微光生活設計室〈視覺藝術家專訪〉:「共同捍衛居住正義。」

封面照片,每一尊水泥塑造的建物模型上,都張貼著充滿異國想像的廣告標語。(攝影/葉妮)


點亮城市的微光


撰文/葉妮


  颱風天一過,雖然桃園的災情在全台各地不算最嚴重,仍可看見滿地為強風吹折的樹木,以及東倒西歪的大型廣告鋼架。每當經過主要幹道或快速道路,周邊必定設立琳瑯滿目的鮮豔帆布廣告,轉角的建物無一倖免,有的是競選廣告,最大宗則是住宅建案廣告。

  如果仔細觀察這些建案廣告的內容,除標榜居住者的社會地位尊榮不凡,廣告中通常會營造一股居住在異國的氛圍,讓人藉遊這些詞彙對建案賦予夢幻的想像。有時會看到「凡爾賽○○」、「○○小倫敦」等異國地名的形容詞,一條快速道路東邊還是歐洲諸國,西邊就成了美洲大陸,想要還遊世界,出門繞一圈即可輕鬆達成。

  許多問題,總隱藏在這些習以為常的景象裡。我們彷彿生活在世界都會,這些或許從未到訪過的異域,將腳下的城市瓜分,用的不是軍隊或武力,而是高額的房價、物價。當各項都市更新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中,很少人會問,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、這麼高的住宅大樓嗎?



微光生活設計室的張浩鉅與李苡帆兩位設計師正在佈展。(攝影/葉妮)

  來到中壢五號倉庫的正門入口,走上階梯必定會先看到一群水泥模型,水泥溫柔的灰與五顏六色的塑膠片,像極了橫掛在高樓外牆的巨大廣告看板。仔細一看,會發現上頭別出心裁的標語都有圍繞著一個共同點,每一句標語中都包含著一個異國的地名,呈現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風景。

  微光生活設計室的設計師張浩鉅表示,因為現代資本主義的思考導向,人們注重效率的後果往往是犧牲在地性。建築業者應映民眾的喜好,為追求快速交屋套用現成的建築模組,於是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異國風情公寓大樓,便如雨後春筍般產出。為了極大限度發揮可用空間,這些建物通常以平頂構造設計,但實際上以台灣多雨潮濕的氣候,並不適合平頂建築,當雨水無法被有效排除,很容易造成漏水使房屋結構受損,危害居住者生命財產的安全。

  或許最初只有部分建商採取這樣的廣告方式,但久而久之,人們漸漸習慣了這樣的商業模式,接受理想住宅便是要達到最大容積率,以投資效益為最優先考量,似乎沒有任何人能逃脫這樣的金融遊戲規則。也因如此的投機心理,我們生活周遭才四處可見遊走於法規邊緣甚至非法加蓋的鐵皮建物,造成公共空間的限縮與防火巷安全疑慮。

  
尚未黏貼標語的水泥柱顏色十分溫和,以凹痕模擬重複的建築外觀。(攝影/葉妮)


  「微光生活設計室」今年六月份才從「沒有工作室」正式改名,他們的標誌以相互扶持的微光」兩個字組成,標誌設計以拆解與組合作為概念,象徵著不同事件的交疊與合作,細看連結的線,即如一個屋子,一座基地,隱藏著以在地基地出發的初衷與實踐,溫潤的暖橘色如同光照亮褐色的土地,城市的角落從此刻便開始創造新可能。

  從「沒有工作室」時期開始,設計師張浩鉅與李苡帆便積極參與桃園各地的社區營造計畫,在藝遊新屋與大溪文藝季等在地藝文活動也能看見他們活躍的身影。

  一個工作室的力量或許無法撼動整個固有社會結構,他們選擇從外圍做起,不斷參與政府社區營造計畫的提案,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,讓人們能從中認識更多象徵在地的歷史與文化。為了串連更多的在地青年,微光生活設計室從前兩屆回桃看藝術節便開使關注桃園藝文陣線,這次也毫不猶豫的受邀參與淘氣藝術節,希望藉由他們的創作,讓參觀者從這些反諷的標語中得到新的啟發。

  即便最初只有極少的在地團體關心這些議題,但是當越多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周遭有許多需要改善的環境問題,他們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重新思考以往的價值取向,我們共同的未來才有可能會改變。


兩位設計師不斷的調整水泥作品的擺放位置,一座你我熟悉的城市慢慢浮現。(攝影/葉妮)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